近日,
曹妃甸煤炭港务公司
流机定位及防碰监测系统
成功投入使用。
两项系统通过设备“上云”的数字化升级,
不仅实现了
流机定位监控全域覆盖,
更让无人化堆场功能
得到进一步完善,
构建起全方位、
智能化技防体系,
为智慧港口建设注入新动能。
流机定位及防碰监测系统操作界面
传统作业模式中,曹妃甸煤炭港务公司港区内的流动机械因设备数量多、作业范围广、场地环境复杂,面临无法掌握设备实时动态、调度响应不及时、区域管控难度大等问题,严重影响生产作业流畅度。为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桎梏,公司经过长期技术攻关与方案优化,终于迎来了系统的投用。
展开剩余60%流机定位系统
此次投用的流机定位系统堪称“智能调度中枢”。系统依托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终端,集成状态监测、轨迹回放、智慧调度等核心功能模块,打造出“云端+终端”的立体监管网络。
调度人员借助定位系统可迅速掌握流机设备位置和状态,就近调度,减少车辆转场耗时;同时,还可以通过“电子围栏”功能有效划定作业区域、限制设备活动范围,系统具备的自动统计派发任务作业时长功能,从源头上解决了人工签票产生的台时虚签问题。
防碰监测系统
防碰监测系统为港口作业安全筑起“智能防线”。该系统将高精度流机定位设备与数字化堆场信息相结合,通过三维模型与实时数据映射,建立流机与堆、取料机的空间位置关系,构建虚实交互的模型防碰决策系统。在设备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警值时,系统会向流机和堆、取料机进行双向报警,有效降低了设备作业期间发生的碰撞风险,避免机损事故发生。同时,系统还通过划定流动机械通行特殊区域(如皮带机驱动站等位置),避免了流机行驶过程中与堆场周边设施发生刮蹭。
截至目前,曹妃甸煤炭港务公司全部25台流动机械设备已完成“上云”部署,技术设备部部长李齐权表示,下一步,公司将持续拓展系统功能,将该系统与正在研发的数字孪生平台相结合,引入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更多先进技术,实现作业现场全范围智控,推进公司信息化、智能化升级,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。
文字 | 王雅宾 高凯瑞
图片 | 王雅宾
编审 | 党委工作部 曹妃甸煤炭港务公司
(秦港股份)
发布于:北京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